东宫福妾_东宫福妾(清穿) 第18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东宫福妾(清穿) 第185节 (第4/4页)

螺、伞、盖、花、罐、鱼、长为吉祥八宝,而伞象征遮蔽魔障,守护佛法,更有福智圆满的寓意。

    康熙见了都赞赏连连:“太子真是有心了,此物是天地造化之奇,珍贵万分,能叫你寻得,也是上天庇佑你的缘故,皇额娘,就将此物摆放在您宫中,让佛祖菩萨护佑您康健长福!寿比南山!”

    皇太后戴着西洋眼镜仔细端详,笑道:“这是皇上勤政爱民,治理家国有方上天才会赐下如此祥瑞,放在哀家这老婆zigong中,便是暴殄天物了,不如供奉到太庙,享受祖宗香火,以求保佑我大清河清海晏、九州同心。”

    康熙听了眼眶都热了,紧紧执着皇太后的手。

    要不说人家是太后啊!这语言的艺术和政治敏感度实在让人拍马也赶不上,怪不得康熙几十年一日如此敬重这个嫡母……太后胸有沟壑可不简单!太子之后便是直亲王的碧玉佛像……那佛像雕得栩栩如生,就是有点眼熟……程婉蕴在红珊瑚树好端端出现在众人面前之后就大大送了一口气,只是其他人的视线都汇聚在那巨大的红珊瑚树上,她却先注意到了添金衣裳有些凌乱,脸颊也青了一块,微微蹙起眉头,视线往前探去,又闹不清为何,她总觉着直亲王起身祝寿说吉祥话时有些面色铁青,笑容也很僵硬。

    等下来以后也一直像个气鼓鼓的河豚。

    献礼一直到了八爷这边,他献给太后的是着人去科尔沁部猎来的两只海东青,被专门的训鹰太监用锁链锁着鹰爪,架在胳膊上,用绣花锦帽蒙着鹰眼,时不时煽动着巨大的羽翅,威风凛凛地走了上来。

    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被吸引了!

    海东青是满族的图腾,据说十万只神鹰里才能出一只海东青,是世上非得最快最高的鸟,有万鹰之神之称,程婉蕴看到这两只雄赳赳气昂昂的鹰面色有点古怪,她也是来到了清朝之后才知道“海东青”意味着什么,也才知道历史上为何八爷会因“死鹰”事件而彻底倒台。

    海东青的满语是“肃慎”、“女真”,所以实际上,满族的族名女真族,翻译过来就是“海东青”,“鹰神的家族”。所以历史上,八爷在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里没有随康熙前往热河,而是去祭拜母亲,为了向康熙请罪才费劲千辛万苦挑选了两只海东青派人送给康熙,却不知康熙收到手却是两只死鹰。

    这比在康熙面前咒他早死还严重,这相当于在他耳边说:“你大清亡了!”

    第186章气病

    就像汉族崇拜着龙凤一般,满人也崇敬着海东青。

    这一次胤禩精心寻来的海东青身披近乎纯白的羽翼,身形健硕,喙爪如铁钩,擎鹰的太监挽绦于手,将海东青遮眼的帽子放开,两只神鹰顿时鹰啼不断,拖拽着纤细的铁链展翅高飞,这两只海东青定然被训了许久,擎鹰太监用哨声指引,两只鹰还会配合做出盘桓、绕殿而飞的举动,最后收起羽翅,却正好落在康熙与皇太后面前的台阶下,引得殿内宾客无不拍手称赞。

    胤禩恰如其分地上前磕头祝寿:“皇阿玛曾写诗称赞海东青‘羽虫三百有六十,神俊最数海东青。性秉金灵含火德,异材上映瑶光星。’,这两只海东青也算有些缘故,是五年前儿子随皇阿玛前往木兰时,与门人打猎时意外发现的两只海雏鸟,彼时其摔落在山石之上,伤了羽翅,已冻得奄奄一息,儿子便以衣裹之带回了京城,之后便由儿子亲手喂大的,也是儿子亲手训成……儿子身无旁物,唯有这两只海东青当属珍禽,便借此机会献给皇玛嬷,愿皇玛嬷松龄长岁月、寿如颐庄椿不老,也盼我大清国朝安邦万年春!”

    海东青难以捕捉,胤禩圈禁三年,偶尔才能得恩旨出来,如何能得来这般神俊之物?因此他这番话说得高明,先讲了这海东青的来龙去脉,又显得自己仁慈,之后又说自己“身无旁物”,卖弄下可怜不说,还能打消康熙对他是否还有与外头联络的疑心,最后将亲手救下、养大、训好的神鹰在这样的好日子呈现,更体现了他的用心与诚心,果然康熙和皇太后听了都面色和缓。

    皇太后温言道:“老八是个好孩子,快起来吧。”

    康熙虽然没说什么,但也欣慰地点点头,赏了自己明黄盘龙御案上的一道菜给他:“朕记得老八爱吃这道八宝鸭子,幼时常常跟膳房点这道菜。”

    胤禩哽咽着磕头谢恩:“难为皇阿玛都记得。”

    重新落座后,太监们连忙高高举着托盘将八宝鸭子送到他面前,他低下头,端详着那道康熙一筷子也没动的鸭子,趁着众人又观赏起一轮歌舞,他却低头对着那盘鸭子露出一点嘲讽的笑。

    爱吃八宝鸭子的压根就不是他,而是他身边那好逸恶劳的奶嬷嬷,回回都打着他的名目混吃混喝不假,对他的事还各样都不上心,后来他刻意在康熙来寻惠妃时穿了件皱巴巴的衣裳出来,装得茫然无知地告了惠妃和奶嬷嬷一状,皇阿玛果然大怒,将他抱出了翊坤宫,却没有将他送回额娘身边,而是送到了孝懿皇后的景仁宫里,但他总算脱离了惠妃的魔爪,得以跟老四一块儿长大,过了几年清静日子。

    但孝懿皇后走得早,他终究又只能回到惠妃身边,依旧盖着“惠妃养子”的戳子。

    胤禩一边流下眼泪一边吃那鸭子,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,康熙看他清瘦朴素,人到中年也只有一女,不由又有些心软,又命梁九功给胤禩赏赐了酒水,

    “谢皇阿玛惦念,儿子自知罪孽深重难消,只盼着能够日日在府中为您和皇玛嬷诵经祈福,从此了此残生也就罢了。”胤禩起身躬身到底,抬起头来时还红着眼眶,神色颓唐,却无人知他心中究竟在想什么。

    康熙不由叹息着摆摆手:“倒不必如此自苦,梁九功,叫内务府各上十天半个月就差人去八阿哥府上听用,若是有什么缺的,叫人来回朕。”

    “谢皇阿玛……”虽然康熙仍旧没有松口开释他,但胤禩这番唱念做打的目的已然达到了,于是拿袖子擦了擦眼睛重新坐下,坐下时,他下意识抬头望上头望去,瞥见直亲王气得铁青直运气的脸,心中略带快意地笑了一声,如今不过时开胃小菜罢了,他这三年受的苦楚,回头他都要让老大一点一滴还回来。

    宴后,程婉蕴与胤礽两人卸了头发,换了里衣,挨着坐在炕上闲聊,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今儿寿礼闹的事,后来又岔到了席上哪样的菜最好吃,她靠在太子爷的怀里打络子,却还在想荣妃写在她手里没写完的那个字究竟是什么字,当时事发突然,她吓了一跳再回想反倒想不起荣妃写了什么了,只记得好像有个郭字?她想暗示她什么呢?难不成今儿宴上出的岔子她知道些什么?难道她知道这幕后黑手是谁?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