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十章 买舟记 (第2/2页)
。 近芗的文字作品确实不一样了,这一次去琼州,开阔了她的眼界,路上见到许多风物,到了琼州,也看到了当地不同的景色人情,尤其去黄道婆的祠庙里面烧香,对着这样一个一百多年前的人物,近芗深有所感,“始知聪明志,不只在闺阁”。 其实黄道婆在浙江,也是蛮有名的,这个时代的女子多数能织布,但凡织棉布的人,有几个人会不知道黄道婆呢?蕣华很喜欢棉布,觉得比麻布柔软,当然麻布也很好,蕣华极爱细麻布,做夏装很是清爽透气,不过棉布可以做内衣,蕣华顶喜欢棉布的中衣,真的是纯棉睡衣,尤其是春秋天,穿着雪白的棉布中衣,在房间庭院里走来走去特别舒服,略长的衣袖甩来甩去,宽阔的下摆飘来荡去,特别的有意思,所以棉布对她来讲很重要。 而棉布的普及,其实是在黄道婆的时候才开始的,按照男性争霸的历史年代来计算,就是元代,黄道婆解决了轧棉籽的问题,弹棉花的弓变成了大弓,纺纱车改成了脚踏式,同时能纺三根棉纱,从前在盛家大宅里,用的纺纱机就是这种脚踏式,比单锭手摇纺车快多了,另外改良织布机,棉布上织出花纹来,非常漂亮,这个技术可惜蕣华是没有学成,她织的只是单色布,尤其喜欢织白布,不过蕣华也很喜欢自己织的布,如同白雪一般。 而近芗到了琼州,那里有供奉黄道婆的庙,虽然黄道婆是从黎族妇女那里学了纺织技术,但是当地人也念着她,因为她对此有很大的发展,近芗去了这一座小小的纪念堂,从前已经听惯的故事,忽然间便有了新的意义,让她触发了一种特别的感想。 近芗想的是,自己从前虽然也不是自负读书识字,但是对于自身拥有的文化知识,确实有一种悠然的感觉,以为不能写诗填词,乃是莫大的不幸,当然不能接受文化教育,也确实令人难过,不过这并不等于,那些出身乡野,不识得几个字的人,便没有才能,黄道婆出身贫苦,以至于给人作童养媳,她这样的情形,是做不到怎样风雅的,可是黄道婆非常聪敏,心很细,能动脑,她看到闽广琼滇的布,都非常绵密,便将这件事记在心里,到后来夫家实在太过残酷,她再也无法忍受,便逃离了那里,藏身在海船之中,跨海到了崖州,从此远离了那严酷的故乡。 再之后,黄道婆在崖州住了几十年,就与当地的黎族在一起,学了一口黎语,将黎族的纺织技术也都学了来,后来听说中原重新安定,她叶落归根,便又渡海回到松江府乌泥泾,将这一门技艺发扬光大,从此松江棉布名扬天下,在她过世之后,人们给她立了祠庙,岁时祭祀。 近芗当时在黄道婆的塑像前,看着她那布帕包头的面容,便想到黄道婆真的是很有志向,又有勇气,一个人逃到那样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,自己是连想都不敢想的,当然黄道婆也是“穷则思变”,她若是不逃,就只剩一个死了,这就好像虽然大家都说,贞洁的女子就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但是不要说平时便不是完全这样,倘若真的发生天灾人祸,莫非就坐在家里等死? 不过黄道婆虽然逃亡,却能够不改其志,她在崖州的生活,想来也颇多困苦,毕竟人生地不熟,连语言都不通,倘若崖州的黎族也好像大藤峡的瑶族一样仇恨汉人,那么就很危险了,不过黄道婆坚持了下来,而且很用心地学习技术,回到故乡之后,又加以改进,大家纺纱织布轧棉籽,从此都快捷了许多,日子宽松了一些,因此感念黄道婆,立祠纪念。 想一想自己虽然识文断字,多晓得古往今来的事情,却只能闲来写写诗,从前以为很是惬意,现在却有一种空虚感,似这般寻章摘句,究竟有什么意思?后人也会给自己立庙祭奠么?自己的名字能够流传下去么? 她将这些感想都写在了信中,蕣华读过之后,也很有感慨,不过她的另一个感触是,近芗如今的诗词与从前不同了,近芗之前的作品,也是很好的,然而难免题材狭隘,而且内容单薄,多是一些“闺情”之类,然而现在言之有物,文字之间有内容。 蕣华倒不是特别指的她那一首《黄母祠庙》,蕣华的政治觉悟没有那么高,一定要将“三不朽”放在前面,尤其这还是一位“劳动人民科学家”,蕣华很喜欢近芗的那首《望海潮》,是近芗去琼州海边观潮之后写下来的: 炎州荒左,天南域末,由来空水无涯。花号紫薇,竹名凤尾,句芒草木奢华。白浪续吞崖。鳄龙扬铜镲,海鼓声哗。雪沫喷鲸,冰霰冻日,卷鲛鲨。 采珠人荡飞槎。渺鸥翻鹭落,波远人遐。银鱚咏风,青虾跳岸,沙沙鬼蟹搔爬。千里烂银笳。礁石出碧涌,点点坑洼。世外三山何处,即此可为家。 蕣华读这一首词,便感到和近芗从前的诗词有很大的差别,近芗之前写的,就是类似这种风格,“转眼流年踵相寻,琵琶弦里写幽襟。琵琶弦尽相思尽,莫为相思更沉吟”,也不是不好,但是有些苍白空虚,就是那种很精致的忧郁。 蕣华忽然间想到,李清照的《词论》,说“秦观透着穷酸味”,秦观的这个“专主情致,而少故实”,恰恰可以用来评论一部分女性诗词,甚至拿到后来的网文议论方面,一定程度上也合用,翻开女写手的文,就是满篇的爱情爱情,人的情感并不是说不重要,事实上相当重要,然而如果多数就是这个,那就难免显得单薄空疏,虽然是满纸情意,但是反而让人感到贫乏。 不过蕣华对男写手的文,评价也不高,就不说那里面雷点实在太多,就好像自己看《昭明文选》似的,本来看得好好的,突然一篇《女史箴》出现在眼前,别提多膈应了,男频文里面什么民族主义,甚至军国主义,蕣华都能囫囵着过去,就是看到这种文字的时候,实在太腻歪,就觉得这帮男的写文就写文,能不能少说几句这种自以为是的话?少对着女人指点两句会死吗? 而且男写手的文,有相当多就跟他们的文坛祖先豪放派一样,豪放派男性居多,有一些写得确实不错,不过也有一些,就太过直白,显得声嘶力竭,仿佛在叫号一样,情怀粗糙,技法简陋,后世的许多男写手也都是这样,女写手的文主要是情感,男写手多数是争霸,水平又很一般,通篇就看到酷帅狂霸,对历史没有太深入的思考,就感觉特别中二,从前蕣华没有想到这方面,此时因为近芗的词作变化有感而发,倒觉得是古今一脉了。 蕣华细细地写完了信,天已经二更,茶店关了门,蜂儿小螳回来,闩好了门,看周围确定是无人,提着灯笼牵着狗巡查了两圈,确实没人爬墙头,蕣华便开启空间,将独木舟带进了空间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