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番外三前尘 (第2/3页)
燃起的烟被风吹乱,他敛息在蒲团上虔诚下跪。 勤修戒定慧,熄灭贪嗔痴。 2. 小丫鬟越来越难见到源来了。 她心生懊恼,如果知道他会避她如蛇蝎,就不说让他还俗的浑话了。 小丫鬟浇着夫人院子里的绣球花,水淋在叶片上沙沙的响,让她想起了风吹动银杏树的声音。 那时她还很小,还和父亲住在山上。 山里什么都没了,山火燎了她的头发,也燎了她的家。 可她还有父亲,为将她从火场带出来,伤了腿脚的父亲。 归山寺在靠近村子的一边,大火及时被村民们合力隔开了。 当她再次出现在粥棚前,和尚们没有记恨她上回问他们为什么给粥不给r0U。 他们不仅给了她吃食,还让之前最生气的小和尚陪她去取伤药和衣裳。 那是她第一次走进寺庙。 g净的石路,威严的屋子,还有正对着她,坐在房子里的塑像。 是佛像,小和尚和她说。 g嘛的,她问。 小和尚没回答,望着她的眼黑沉寂静,还有些她不懂的东西。 他让她坐在银杏树下等他。 稀疏的橙h叶片哗啦啦地响,她深嗅几口,鼻子里的焦味儿被草木香替代。 身上的黑灰b泥土更深,她靠在树根的凹陷中,想象自己躺在了母亲怀里。 一如过去无数个午间,母亲停下采药,搂着她在树荫下小憩。 日光不再灼热,虫鸣和鸟啼皆是安眠曲… …… “……心无罣碍,无罣碍,故无有恐怖……” 不知睡了多久,当她再次醒来,银杏的叶片落了小和尚满怀。 泛白的僧袍明显大了,松垮地挂在他身上,显得他更加黑瘦。 她躺着没动,看着这个脑袋上顶着戒疤,闭着眼念念有词的小和尚。 深陷的眼窝上两道浓眉微垂,睫毛合起,像是花上停歇的蝴蝶。 母亲她,最会捉蝴蝶了。 紧绷的弦终于断裂—— 火光远离,浓烟散去,她攥着手中银戒,嚎啕大哭…… 直到壶里的水浇尽,小丫鬟才回过神来。 小时候的事她只记得几件,这便是最深刻的记忆之一。 也许正因如此,她对源来总抱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。 她知道不该,他可是和尚。 但她毕竟到了可以婚配的年纪,孙老爷看她的眼神越来越可怕了。 然世事无常,瞬息万变。 小丫鬟害怕的孙老爷,很快就成了她的救命稻草。 日本人打进来了。 失守的消息一条接着一条,短短几个月,华北平原满目疮痍。 村里有路子的纷纷南下,但大多数人选择留下来。 这里是他们扎根的地方,农民没了土地,就没了根。 1 而小丫鬟是不得不留下。 主家在哪儿,她和父亲就得在哪儿。 孙老爷靠着关系暗投了日军,在他们到来前夕给了她两个选择,一是嫁给他,和她爹一起过“好日子”,二是作为礼物,跟着金银珠宝,粮食田地一起献给日本人。 于是小丫鬟隔天就送进了老爷院子。 她又用回了原来的名字。 叶零,人唤,叶小姨娘。 是风吹秋叶的叶,零落凋敝的零。 那夜托人给他的戒指和信被原封送返,一点回音也无。 此后九年,她再没见过源来。 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。 1 是她着了相,试图追逐虚妄。 当叶零这样想时,她认为她已经放下了。 随着年岁渐长,她失去的越来越多,希望、自由、尊严、孩子...... 岁月在她脆弱的身T上刻下一道又一道深入骨髓的刀痕。 那年少时的一点儿妄念,早就浇熄在被反复折磨的苦痛里。 但有时她又觉得自己经历的都算不得苦痛。 战乱年间,她一没做苦力,二没去伪军营,甚至还吃的饱穿得暖,已然是少数中的少数。 可这并不能改变她的恍惚。 即便后来日本战败撤兵,她也依旧不敢出门。 害怕见人,恐惧听见议论。 1 她已然做好下半生成为过街老鼠的准备。 直到丫鬟和她说,归山寺曾经的法师游历归来了,少了一只眼和几根手指,有点可怖。 那熄灭已久的妄念又在她心头熊熊燃起。 源来,那是源来。 漆黑的深渊里亮起火星,在麻木的人眼里倒映出热浪。 修葺寺庙,重整内务后,归山寺再次迎客。 于是初一十五,叶零都要替大夫人给孙家上香祈福。 她惶恐遇见他,又惶恐遇见不到他。 终于在第四次上香时,叶零又看到了源来。 时隔九年,充满朝气的小沙弥已然变为静如止水的法师。 1 他立在大雄宝殿前,侧身望着银杏树巨大的树冠,一道长疤横穿眉骨,落在他g瘪的眼皮上。 几乎是同时,她的泪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