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七章 家常 (第1/1页)
走了一整日,回到清漪院卸下钗镮,莘娘这才发现自己的脚心隐隐作痛。 红桔忙去打了水,服侍大小姐温脚。 莘娘泡了一刻钟,换了软鞋去净房沐浴。 出来时,屋子里已变得一片欢腾喜庆。 常mama亲自上前替大小姐擦干头发,一面笑道:“如今老侯爷回了府,大小姐又开始学管家,咱们院可算是苦尽甘来了。” 金桔抿嘴笑道:“若大小姐再说上一门好亲事,那就更完美了。” “小小年纪竟想着说亲,也不嫌害臊。”红桔笑着与她玩笑。 金桔嘟唇不依,追赶着红桔要挠她痒痒。 大家笑闹了好一会才散。 祖父回了府,今日虽然疲惫,莘娘却很高兴,待头发干透了,方才上床歇息。 这一夜睡得十分香甜。 次日起来,莘娘梳洗了,去松寿堂陪祖父一同用膳。 莘娘去时,祖父还没起身,姚佟直挺挺候在门外,还穿着昨日的旧衣。 莘娘见了暗暗记在心上。 姚佟看到大小姐来,连忙上前请安,又端了椅儿请大小姐坐,为主仆三人都端了茶来。 姚佟知道侯府规矩重,不敢直视大小姐,只站在一边盯着脚下的青砖瞧。 侯府里还是第一次有人给丫鬟上茶的,金桔觉得这个小厮儿十分有趣,又见他是个光头,不由好奇地打量了他好几眼,笑眯眯问他:“你叫什么名字?今年多大了?” 姚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道:“老侯爷给小子取名姚佟,小子今年十四。”他不知道大小姐身边的丫鬟如何称呼,只好略带腼腆的笑了笑,笑容中透着邻家弟弟的亲切。 一旁的红桔诧异地看了姚佟一眼。 这小厮儿竟然被老侯爷冠了姚姓。 几代服侍的忠仆才有机会被冠主家姓氏,可见老侯爷对他的重视。 金桔还欲问时,忽听姚老侯爷问:“谁在外头说话?” 姚佟听到老侯爷醒了,忙进去服侍,一面笑回道:“是大小姐来给您请安。” 老侯爷梳洗过穿了身家常的道袍,立刻吩咐姚佟:“快去请进来。” 莘娘进屋给祖父曲膝请安。 老侯爷看到莘娘满脸是笑,语气慈和道:“这么早来,还不曾用膳罢!” 莘娘见祖父精神很好,点头回道:“孙女来祖父这里蹭好吃的。”又笑道:“府里新来的厨娘厨艺很好,祖父待会可要多用两碗饭。” 老侯爷眉开眼笑,连声称“好。” 祖孙俩一同用了早膳。老侯爷本想留大孙女多说会儿话,想到她待会还要向她继母学管家,笑着吩咐姚佟:“好生送你们大小姐出门。” 莘娘省过祖父,往继母处来。 正值周mama、秋檀等人帮着继母处理家事。 陈氏靠在大迎枕上,吩咐秋檀:“节前将府里的月例银子放了。”说着看了眼坐在绣墩上的大小姐。 秋檀立刻领会,带着几个婆子去外院的账房支领银子,一一分发。 最后才发到林姨娘手中。 黄菊数来数去发现这个月又短了姨娘两串钱。 林姨娘气得脸红脖子粗,却不敢去夫人那里找补,只得忍气吞声。 放了月例,又有庄子上进了鲜螃蟹、鲜菱角等物和各庄半年的地租子。 周mama亲自领着人去清点。 这个时候针线房的朱mama来给夫人送秋衣,趁便来打探打探消息。 一进门,果然见大小姐带着两个贴身丫鬟,在夫人这学管家。 朱mama心里顿时有了谱。 陈氏的肚子几天一个样,变化很大,很多衣裳都穿不下了,这段时日针线房的朱mama往梧桐院跑的很勤,谁也没有在意。 陈氏由茵娘陪着进内室去试衣裳。 朱mama凑到大小姐身边,笑盈盈道:“大小姐的秋衣,奴婢已经吩咐人送去了您的院子。” 莘娘笑着微微颔首。 朱mama还要再奉承几句,就见大小姐端了茶盏喝起茶来。 这是不想当着夫人面与她走的太近。 朱mama想到这里与内室只隔了一道屏风,忙站了回去。 片刻后,陈氏自内室出来,笑着夸赞朱mama手艺好,很合身等语,吩咐她再做两条抹额,给茵娘做两双新样式的锦袜。 茵娘听了上前细细说了样式。 朱mama连忙应下。 陈氏当着莘娘赏了朱mama两串钱。 朱mama喜滋滋谢过夫人,态度比进门时更加恭敬。 陈氏很满意,笑着问莘娘:“你有什么要做的,正好朱mama在,一并做了吧!” 莘娘笑着与继母道:“莘娘那里不缺什么,只是去给祖父请安时,见祖父带回来的小厮儿穿着来时的旧衣。” 朱mama暗暗思量,即使大小姐不张口,她也要做些什么送去才好。 一个小厮儿也值得母亲费心。 茵娘满不在乎道:“想来是他自己没带换洗的衣衫。” 侯府岂是随随便便的地方,庙里的僧衣即使带来也不能穿。 陈氏暗暗瞪了茵娘一眼,笑道:“看我这记性,幸好有你提醒。” 陈氏当即命针线房给那小厮儿做两套新衣,又吩咐朱mama为老侯爷做几身秋衣。 并没有提及老侯爷过寿的衣服。 朱mama心知肚明,却不敢问。 莘娘不好再多提,想着回去清漪院,和常mama、红桔等人为祖父做一身舒适又喜庆的衣服。 处理完家务,恰逢宫里的太医来给继母诊脉。 莘娘见父亲也在,就没急着回去,而是避去了父亲的屋子。等继母诊了脉,随着父亲和那位四旬的张太医一同去了松寿堂。 谁知祖父说什么也不肯让太医诊脉。 莘娘暗自焦急,跟着父亲一起劝说。 “祖父既然身体健康更应该诊一诊,也好让父亲和孙女放心。” 老侯爷这才不情不愿地撩起袖口。 张太医细细诊了片刻,笑着说:“老侯爷身体健朗的很。”去了外间当着永安侯却面露凝重,怕永安侯府连节也过不好,没有详说,只说节后再来复诊。 屋里的老侯爷听见,朗声道:“我健康的很,用不着复诊。” 太医面露为难,口里笑道:“老侯爷耳聪目明,隔了这么远也能听得清楚。” 永安侯见张太医如此行事,忙道:“届时我派马车去尊府相迎,到时还要有劳太医。” 待送走了张太医,永安侯进屋与父亲商议道:“昨日,族中子侄听说您回府,都吵着要来拜见。父亲看,今年中秋是自家过,还是让他们都来拜见?” 姚老侯爷嫌弃麻烦,又见今早庄上送来的几篓螃蟹极肥极大,便道:“在园子里清清静静赏桂花吃回螃蟹也就是了。”又叮嘱道:“别忘了提前做些月饼送去各家。” 永安侯皱眉,回首看了莘娘一眼。 莘娘低声吩咐身边的丫鬟走一趟,让大厨房的人取了府里的模子做月饼。 永安侯想到今年府里有安氏,又命:“多做些新鲜花样,也免得只一样让人看着简薄。” 门边的金桔忙领命去了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